27日,中國男足國家隊在卡塔爾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B組的第七輪比賽中在客場以0:2不敵日本隊,出線已經僅剩理論上的可能。中國隊全場場面被動。大迫勇也在第13分鐘時利用王燊超的禁區內手球犯規罰入點球,伊東純也在第61分鐘接隊友中山雄太左路傳中頭球再下一城。國足在七輪比賽后僅積5分,距離目前小組第三位的澳大利亞有9分之差,在還剩三輪的情況下,已基本無望出線。
中國男子足球隊進軍世界杯,本來就是一場輸贏未知的“賭局”,贏了能滿足國內的虛榮心,也能為主管部門增加些政績,但對于中國足球發展本身不見得有多大推動作用。2002年中國歷史性進入世界杯之后幾年,國內足壇假球橫行、足協高官貪腐,就已經能夠說明這一點。當前,中國足球面對缺錢的困局,其影響卻不可小視,因為這背后反映了中國足球正在面臨資本投入危機。
資本投入對現代職業足球是重要的動力。在中國,各足球俱樂部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突出。職業化改革以來,維系中國足球發展的一直是打著各路旗號的八方資本,這十年來投資方更是集中到了房地產行業方面。據統計,中超16支隊伍中,15支球隊的股東與房地產有關,包括恒大在內10家企業主營業務就是房地產,還有5家俱樂部的股東在經營業務里也涉及房地產。大量地產資本轉戰足球圈,更多是為了謀求廣告效應,同時他們也寄望于能利用足球這個平臺最大限度地去構建、整合企業與政府的關系和資源,以在土地、稅收等方面享受優惠,從骨子里看這些地產資本根本不是因為深愛足球而投入。
但必須承認,房地產暴利帶來的充足資金與足球這塊金字招牌結合,確實曾經促進中國職業足球進入表象的繁榮,中國足球最火的2013-2015賽季,每逢焦點賽事幾乎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知名國際球星受高薪吸引相繼加盟,即使水平一般的國內球員也普遍收入不菲。金元足球的推動,甚至使中超聯賽一度被譽為世界第六聯賽,緊隨歐洲五大聯賽之后。
然而資本總有退潮的時候,伴隨中國房地產行業近期走入低谷,中國職業聯賽也陷入了危機之中。房地產與中國經濟關聯程度到底如何有待觀察,但從目前看,房地產確實是綁架了中國足球。一些地產企業債務纏身、現金流周轉困難,就首先拿燒錢的足球開刀,恒大、華夏幸福等無一不是如此。由于缺乏投入,一些職業俱樂部欠薪數月,甚至幾只中超球隊連參賽路費都湊不齊。如果情況無法改善,勉強完成今年的聯賽之后,這些缺錢的俱樂部在明年能否存在都是問題,去年江蘇蘇寧俱樂部奪冠之后直接解散已經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中國足球的未來?
處境艱難的地產商拋棄足球看似已成必然,接下去,哪些人愿意接盤中國職業聯賽,或者有沒有人愿意接盤,將成為中國足球扭轉困境的關鍵,而這取決于中國足球還具有多少吸引投資的能力。畢竟企業有利可圖,他們才會有持續給俱樂部“輸血”的意愿,這是目前中國足球生存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那么問題隨之產生,一方面國足戰績的不佳將影響今后國內對足球的關注度,影響足球產業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近幾年足球管理部門所作的一些改革對中國足球的資本吸引力也在構成持續的傷害。
除卻強行規定青年球員上場名額等一些為人詬病的舉措外,前幾年出臺職業俱樂部不能跨省遷移、注冊等政策紅線,已經對新進資本入場構成了硬性的約束,在地產足球興旺的情況下沒有形成實質性障礙,但在目前這些都成為了問題。去年被足協推出強制執行的俱樂部中性名改革更是具有顛覆性影響,觸及到了資本投入的“靈魂”。足管部門采取的中性名、遏制金元足球、限薪等一系列手段,初衷看似很好,但并沒有發揮想象中的作用,反而打擊了資本投入的積極性。
改革沒有達到預期,與當前中國足球遭遇地產周期有關,但本質原因在于改革實施者高估了中國足球本身。一些改革措施號稱是與國際接軌、向歐洲五大聯賽看齊,但中國足球發展的階段和職業聯賽的成熟程度,決定了這種盲目照搬、一刀切的方式最終獲得的就是明顯負面的效果。應該看到,中國職業聯賽虛假繁榮了一陣子,不代表就已經長大成人,相對于歐洲聯賽百年發展的歷史,中國足球還是個嬰兒,“提前斷奶”很可能導致中國足球夭折。
但事實已經發生,在早已萌生退意的情況下,作為投資主力的地產商當前已經焦頭爛額,尋找借口趁機撂挑子也就不足為奇。甚至很多投資人認為既然叫河北隊、廣州隊、某某隊,這個隊就應該由當地政府去養。迄今,有球隊如天津隊已經被當地政府接管,但很難說各地政府都愿意接手。如果都這樣干,無疑意味著中國職業足球改革徹底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原點。
中國足球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當前更是具有“地產足球”的烙印,對資本具有高度的依賴,這些環境因素使得當前中國足球處在極端困難的時期。從這方面來看,中國足球是中國的足球,同時也是中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屬于哪個部門,更不是屬于哪個人的足球,各方都應該肩負起應有的責任,決不能因沒有好處或者有難處撂挑子不管。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