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笔艑昧腥珪娬{“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中國面臨的幾大安全包括“保障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能源供應”,“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習近平主席最近多次談到包括能源在內的初級產品供給問題,“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
可以看到,中國已將能源安全提到最重要的戰略安全層面。中國已經確定了糧食安全戰略——中國糧食安全的關鍵是實現糧食自主,即“端中國飯碗,吃中國糧食”?,F在,對能源安全也提出了類似的需求,即“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據官方數據,“十三五”期間,中國的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
中央強調能源安全的極端重要性,這一方向無疑是對的。中國決策層擔心,中國在初級產品供應上面臨的重大缺口,可能演變成為中國的重大風險事件。不過,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中國的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整體相似,但在少數關鍵地方則有所不同——中國經過努力可以實現主糧(水稻、小麥)自主安全,但在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上,中國恐怕很難實現能源自主安全。
中財辦官員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77%,鐵礦石81%,銅精礦78%,大豆84%。此外,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很高。據IEA《全球能源統計年鑒2021年版》,202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3280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消費量的8.6%;當年進口管道氣與LNG分別為476.6億立方米和926.4億立方米,合計進口1403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貿易量的14.9%,對外依存度約為42%。
因此,從現實的能源資源稟賦、能源生產、能源消費、“雙碳”目標來看,安邦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對“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定義,與糧食安全強調自主安全的定義必須有所不同。中國不可能完全實現能源自主安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的能源安全一定是一種“綜合安全”概念——通過各種綜合手段來保證穩定地滿足中國未來發展的能源需求。
在我們看來,中國的能源綜合安全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在傳統能源領域,在國內,要擴大和挖掘國內傳統能源的生產能力,提升能源生產效率,加大勘探和發現新的傳統能源儲備。在海外,要確保海外石油、天然氣、煤炭進口來源地和進口渠道的安全和穩定,形成多元海外能源供給支撐的安全體系。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中國構建起了中東、非洲、南美洲、中亞、俄羅斯、東盟及大洋洲、美國等眾多海外油氣來源。不過,在地緣政治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維持全球性的傳統能源供給安全,對中國將形成越來越大的挑戰。近日,哈薩克斯坦的政治動蕩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又敲響了警鐘。因此,中國一方面要構筑傳統能源的供應和保障安全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第二,中國需要持續推進各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氣候變化之下,中國的能源安全不只是“有沒有能源”的問題,更是“用什么能源”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大關,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不過,中國改變能源消費構成的挑戰很大。2020年,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為56.8%,石油為18.9%,天然氣約8.4%,一次電力和其他非化石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約15.4%??梢钥吹?,綠色能源對中國能源安全做出貢獻是一個長期過程。
來源 | 國家統計局,制圖 | 安邦智庫(ANBOUND)
在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方面,安邦智庫還曾提出過另一個戰略建議——構建“氫能社會”。如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是中國能源安全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如前所述,中國能源消費中化石燃料的占比超過84%,這肯定不符合未來的氣候變化要求。在諸多約束之下,中國完全有可能不走尋常路,在氫能利用上在世界獨樹一幟,既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實質性的貢獻,又為中國的能源安全構建起一個完全不同的支撐,同時還能大力發展與氫能社會相匹配的新產業,推動經濟增長。
第三,中國的能源安全不僅體現在能源供給側,還表現在能源消費側。顯著提高傳統能源利用的效率,通過效率提升減少對能源數量的需求,將會增強中國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我們一向認為,中國的節能降耗不能一開始就走“高大上”的路子,動輒就提采取顛覆性技術,徹底更換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這種思路是高成本和脫離實際的,將損及經濟和產業發展。在中短期,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節能降耗和提升能源安全的方式,就是采取適用技術,提高能耗效率。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世界平均水平,以2020年的能耗為基數,中國可以少消耗16.6億噸標準煤,相應減少的碳排放總量將高達12.5億噸。據國內學者的測算,未來依靠技術節能、結構節能、管理節能的持續推進,203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水平還能比2020年下降30%左右。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這是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最新要求。不過,這一要求并不是簡單地等同于“能源自主”安全,也不是只解決“有沒有能源”的問題。在經濟發展、地緣政治摩擦加劇、全球氣候變化等多重壓力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必然表現為“綜合安全”,從傳統能源供應保障、地緣政治安全格局、能源消費構成調整和氫能社會構建、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多種路徑,共同保障中國未來發展所需的能源安全。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